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肇庆站长网 (https://www.0758zz.cn/)- 数据分析、分布式云、安全管理、云计算、物联设备!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提供大数据风控配适性,细分领域需求靠金融科技达成

发布时间:2021-06-10 11:45:15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当金融机构从流量驱动的信贷规划增长,逐渐回归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金融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流量红利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巨头,利用其多元化、综合化的业务,形成了C端客户入口的优势。针对C端客户的消费金融业
当金融机构从流量驱动的信贷规划增长,逐渐回归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金融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流量红利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巨头,利用其多元化、综合化的业务,形成了C端客户入口的优势。针对C端客户的消费金融业务实现了流量的变现,例如以海量的客户与数据、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当然,也不乏有很多流量方布局了相关金融牌照,直接开展金融业务。当对流量的追逐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出现了大量流量运营机构,通过短信、电话、网络游戏、视频网站以及其他网络平台来进行金融业务的推荐与营销,流量成本一路高企;而摒弃了场景的现金贷产品无处不在,目标客群“同质化”,且重复授信、借新还旧现象愈发普遍与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业性问题。
 
随着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套利空间收窄,移动用户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市场发展从跑马圈地进入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时代,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也将发生一些变化。金融机构从流量驱动的信贷规模的增长,逐渐回归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深挖细分领域的金融需求,通过消费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形成纵横格局,打通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成为大势所趋;而金融科技更需注重提升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价值,为支持细分领域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提供技术基础。
 
回归场景,须差异化风险管理
 
场景之所以重要,不外乎有两类需求。
 
一、依托于与场景的紧密结合,客群本身就带有场景的属性。同一类场景下批量获取的信贷客户特征比较一致,具备类似的消费需求,也属于类似的客户群体。因此,切入一个恰当的场景,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批量获取想要定位的目标客户。
 
二、除对客群进行精准定位,场景本身传递了诸多信息,如客户资质、消费需求、交易行为、购买偏好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完成客户评估,成为有效的客户识别、风险评估、交叉营销的抓手。
 
如果说在竞争初期可以通过同质化竞争拓展大市场,那么在玩家甚多的现阶段,无论是稳扎稳打的先行者还是来势汹汹的后进者,实行差异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是机构发展的最优选择。因此,消费金融与场景相结合是长期发展的趋势。
 
金融服务回归到场景中,场景的种类继续进行横向拓展,服务广度持续增加,在各个消费领域中寻找金融服务场景,涵盖“衣、食、住、行、游、学、玩、美”等场景,构建线上、线下场景消费金融生态体系,并在细分市场形成发展的比较优势。需要强调的是,线下也同样具有天然的消费场景,具有丰富的基于场景运营的大数据,如线下客户的相关消费信息、购买产品的品类价格、客户配送安装地址等信息。移动互联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赋能线下场景的线上化,打通线下消费与线上金融服务的通道。
 
场景垂直化发展是未来的又一重要发展趋势。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个人客户获得更好的产品与金融服务是建立在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的。把数字金融创新下沉到生产制造的产业链中,将数字化推进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打通从生产制造到消费服务的价值链,形成从消费到产业(C2B)的生态协同。而满足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关键在于企业授信方式的创新,传统模式是将高信用评级企业的信用分享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新型模式是利用大数据与金融科技手段,升级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降低业务的综合成本。
 
消费金融领域横跨众多产业,如汽车、旅行、教育、数码、家电、家具、房产等等,各细分领域之间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业链格局均有不同发展特征,这对金融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无场景支撑的“现金贷”业务,场景金融与业务深入绑定,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特征及客群属性,实施差异化、更为适配的风险管理手段,否则,业务结构、流程和参与者的复杂容易导致出现特定风险点无法覆盖的问题,如,“培训贷”、“医美贷”中B端合作机构欺诈风险等等。

(编辑:肇庆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